平正质朴 温润冲和——读黄敬东篆刻
2022-12-23 08:00:00 李祖仁来源: 永安市融媒体中心  责任编辑:  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午后,与敬东兄于暖阳下品茗闲聊,其性格较内向,却相谈甚欢。阅读其作品,都是篆刻的味道。

        岩茶浓厚醇和,敬东篆刻则温润冲和。他的篆刻以秦汉为体,黄牧甫为用,虽受明清文彭和丁敬一脉文人印风之影响,但整体印风受乡贤黄士陵的影响最大。

       敬东在创作观念上认同前人的“印从书出”“印外求印”的主张,且秉持这一风格特点,从中可清晰地窥视出其印学思想脉络和审美价值取向。他虽脱胎于黄牧甫,但又以“简、减、静、厚、生”五字诀为创作理念,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他对“光洁”和“古趣”的追寻,刀法中更多了一层笔意感受,具有雍容华贵、从容不迫的气象,透过劲挺光洁的表象,给人一种“恍似士陵又不同”的感受,作品没有在结体的装饰性方面夸张,而是注重强调其古雅的姿态,表现的是一种大美不言的平和与宁静,平正但不平板。刀法浑融冲淡,不激不励,极为细腻地传达出优雅的意蕴。

       工整典雅一路,须美得自在。孙过庭《书谱》中云:初学分布,但求平正;既得平正,务追险绝;既得险绝,复归平正。敬东在点画用刀与章法形式的张力之间,不停地在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,扎实而单纯的线质更适合于平实的结构形式,更匹配于宁静的篆刻状态。创作的成熟从自身原始的幼稚开始逐渐蜕变,从软弱乏力到刚健老辣、从生硬怪异到自然和谐,皆依赖于功力的积累。这一点,敬东是深谙其理的。

       篆刻乃风雅事,印向内则为心源,印向外则为眼界。两者异曲同工,其妙如一理。与敬东交流,从其平静沉稳的从艺心理中可以感受到:平正质朴本身就是一种策略,这类印作,当取其“浑厚”之意,切不可计较于“平正”。

       平正者必掺以峭拔,破其板滞,求其浑厚。学工稳者,须见刀刀见笔,或“兼工带写”,不去一味求工,便不会流于“精雕细琢”之小道。敬东以自己心法来把握,“化古为我”,为其今后的创作之路留下延伸的起点。(李祖仁)
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链接:黄敬东,晋梅馆,中国致公党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,淮南煤矿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淮南市政协委员。出版《黄敬东篆刻》《晋梅馆印稿》



图片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