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巳暮春,天朗气清,偕学弟登金门。金门,美丽的小岛屿,安静干净。 金门原县长李炷烽宗长宴请款待,满桌人盖乡音也。这座城,一切看起来都是老的,老得很有姿态。古榕垂须,荫及半亩,刺桐吐焰,红染重檐。沿街的老树,在小街竖立起自在的绿色风景,一棵大木棉,也有许超过百岁。心想,如果什么都要最新的,这个世界有多无趣。 老城的街区很小,街道很窄,适合步行。民居、餐馆、商铺、会馆和庙宇,一家挨着一家,慢慢逛,尝小吃。慢品珍藏三十年金门高粱酒,话岛屿之史和华人的故事。早起老者,相互寒喧。香稠滑密的广东粥是金门人的传统早餐,当地人十分友善,有问有答。这碗粥用料讲究,以大骨汤与米粥细火慢熬至如米浆,再加入肉丝、鱼片、虾、肉丸、鱼丸、猪肝等一起煮滚,起锅时打个鸡蛋,加点油葱酥,吃时搭配油条,就更对味了。导游说:这地方是用来过日子的,甘之如饴就无需太多斗志。如今人们已能在小岛享有静好的岁月。 闲逛乡村,但见阡陌纵横,古厝参差。红砖燕脊,犹存闽南之风。燕南书院甚是知名,抬眼便见炷烽宗长所书楹联及匾额,他对金门有特殊的感情。走进金门历史民俗博物馆,百余名学生正在参访。上千年来人们在此聚族而居,生生不息。故事有了根,也能扎得深,城市就不会漂浮着。接纳,并非要放弃自己的辨识能力,而是要坦然面对一切。如此,便会减少恐惧。 行至陈坑,见陈景兰楼耸峙海滨。这是金门现今规模最大的洋楼。一砖一石,俱是侨商思乡之泪所凝。登楼远眺,沧海横流,云山迢递。览莒光楼,顶楼题额有典故。游水头,古厝檐角风铃叮咚,住屋四周多有避邪物,儿童嬉戏于风狮爷旁。石狮朱彩剥落,犹怒目向海,爪下紧压“风煞”二字。 金门,那么远又这么近。古称“浯洲”、“仙洲”,隶属于泉州。1915年1月正式设县,以“固若金汤、雄镇海门”之意而称金门。回望今之金门,岂非沧海一粟乎?然此一粟,载乡愁如山,纳风云似史。 站在山海之间,清净皆是我胸怀。站在得失之间,一心善念常欢乐。潮起潮落,岛影渐消于暮霭,鸥鹭逐浪,忽东忽西。(李祖仁) |
新闻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