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一”后一日,学弟吉日携《黄宾虹扇面珍赏》来,并嘱题跋。 一握清风摇素月,宾翁浓墨写苍茫。先生乃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与书法家之一。傅雷先生曾说:“宾虹广收博取,不宗一家一派,浸淫唐宋,集历代各家精华大成,而构成自己面目……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,石涛以后,宾翁一人而已。” 泡一盏老枞,静静读画,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。宾翁用墨沉厚,而笔意苍润,以渴笔写润境,皆含古意。或浮动烟岚,或幽邃溪山,虽咫尺之幅,而能纳天地之灵。如老僧入定,不求人赏,而神韵自足。生命之真谛,在于它的宽度、长度和高度。 刘熙载论文曰:“盖法高于意则用法,意高于法则用意,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。”作文如作画,宾翁之画,法高于意。采用“平远法”之构图方式,尤见匠心,细览之则山川满目,犹如清风在握,可谓“画中有物,物中有道”。宾翁提出笔墨“内美静中参”,画中弱化和淡化了用色、用墨、用皴,而是凸现了理趣。他在《黄宾虹画语录》中说:“我在学画时,先摹元画,以其用笔、用墨佳;次摹明画,以其结构平稳,不易入邪道;再摹唐画,使学能追古,最后临摹宋画,以其法备变化多。” 东坡先生论画,贵“萧散简远”,倪迂作山水,唯写胸中逸气。宾翁先生之笔,岂非与之暗合?今人观画,多眩于形似,而先生独追神理,故其作愈久愈醇,如陈年之酿,非浅尝者可味其真。他让金石进入到画面里边去了,只有读懂先生的内心世界,才能读懂他的画。一扇虽微,能涤尘襟。寸缣虽小,可寄远怀。宾翁之扇画,或见其才分之高,不在功力之苦,而在情怀学养不俗。先生生前没有耀眼之光环,他是在平常、平淡、孤独中度过的。真正的修行在青灯黄卷间,在笔墨与时光的对话里。顿悟是一时,修行方为长久。 宾翁书画心爱好之,乙巳立夏,灯下漫笔,以应学弟之嘱。(李祖仁) |
新闻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