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娃记
2025-07-02 09:22:42 李祖仁来源: 永安市融媒体中心  责任编辑:   

女儿远嫁他乡,相见便难,思念亦增。一声“阿公,我来啦。”让人欣喜。女儿携外孙回来喝喜酒,两日后回单位上班,妻便留孙儿住下。

四岁孙儿尚不知离别为何物,首日犹自嬉戏如常。午睡后,孙儿揉眼四顾,不见母亲,便问:妈妈呢?告之: “妈妈去上班,放假才回”,竟哭而不闹。

次日,孙儿玩游戏,忽问“妈妈何时来?”外婆言:“过几天便回。”孙儿弃玩具,兴致全消。晚,孙儿难入睡:“我要跟妈妈睡,竟泫然欲泣,又强自忍住,将小脸埋入毛绒玩具。夜深,其床上辗转,窃窃呼唤“妈妈”二字,如诵经咒。佛说:“诸受皆苦”,所有愉悦皆短暂,执着于乐反而成苦。 清晨,孙儿醒时眼角犹带泪痕,身边见非母亲,又黯然。即言肚子难受,测体温,发烧。下楼吃少许叉叉粿,随至工作室。读一会书,便言“我要妈妈”。抱孙抚之,还有低烧。其肩头微颤,原来在无声饮泣。此等相思,不假言辞,却深入骨髓。

孩童之情,看似浅淡,实则浓烈。两日之别,于成人不过转瞬,于稚子却似经年。这小小的离别,竟也在幼小心灵上,刻下了浅浅的印记。哭久了,便也乏了,只是不时抽噎几下。午后,一同嬉戏,一会孙儿泣说,又想妈妈了,闹着要睡。四岁孩童尚懂以睡觉逃避,“躺平”。真是让人怜惜。出生即是创痛。人生在世,相聚时少,别离时多,痛苦常是成长的催化剂。生活是一种经历,也是一种体验。四岁孩童,已尝此味。

人言,小孩子家,能有多少记性?谁知,这思母之情,日有所增。嬉戏中便有些神不守舍,对恐龙玩具没了兴趣,平日喜欢的零食,也不要了。四岁孩童的相思,虽然不似大人那般百转千回,却亦固执,实实在在地饭食不香。抚摸孙儿,脸庞小了一圈。相思使人瘦,此言不谬。

到郊外看荷花,孙儿低头嗫嚅:我又想妈妈了,要回家,要睡妈妈的房间。原来四岁孩童之相思,竟也如此真切。(李祖仁)


图片精选